優惠活動 最新消息 購物車 訂單查詢

家有嬰幼童注意!兒童居家防墜的安全守則

威斯邁編輯部2022-03-14專欄文章,寶寶照料

兒童居家防墜的安全守則

「家」是兒童最常活動的地方,卻也是事故傷害發生最多的場所,常因照顧者忽略居家環境中潛藏的許多不安全,例如一條不起眼的窗簾繩,隨時都可能釀成兒童窒息、致命的危險,或是將兒童單獨留在某一個空間內發生不幸的事件而懊悔不已!

切勿讓年幼手足協助看顧幼童

今年農曆年前於新北市新莊發生一起幼兒墜樓意外,一名年約2歲的女童,突然從大樓墜落,路過民眾看見後,嚇得連忙報警,員警立刻抵達現場,女童卻因傷勢太重,不幸離世。這名2歲女童還有一位4歲的哥哥,下午跟著媽媽、哥哥在家裡,事故發生時媽媽在曬衣服,沒有注意到女童爬上與窗戶同樣高度的嬰兒床,翻落到樓下,而釀成悲劇,女童母親得知噩耗後,相當自責難過。

嬰幼兒因其身體發育及心智發展尚在起步階段,無法完全辨別環境中的危險,也較無力避免傷害,再加上好奇探索的天性,很容易發生事故傷害,嬰幼兒的安全照護有賴父母及照顧者注意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墜落跟跌倒是嬰幼兒最常見的事故意外,到底該如何預防,小編整理日前長期關注兒童居家安全的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接受自由時報採訪摘錄的重點,提供爸媽們檢視居家環境是否安全。  

                     

遊戲與找不到大人是兒童墜樓的2個主因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接受自由時報採訪時表示,兒童意外事件發生不單只是造成孩子的生命威脅,家長的痛心自責,更是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靖娟基金會分析近10年新聞案例,共發生103件墜樓事故,造成43死、60傷,其中居家場域就多達86件、占比80以上,109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期間,林月琴表示,觀察到小孩因為停課等因素在家時間長、缺乏活動等因素,居家墜落案例也同時增加,相較108年成長4倍。

靖娟基金會分析兒童墜樓的原因發現,「遊戲」與「找不到大人」占比7成以上,林月琴表示,「家」多半是最溫暖的避風港,卻也是最容易忽視細節之處,許多照顧者未意識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嬰兒床應有穩固的防跌落措施,若加裝護欄,間隙小應於6公分,並於床的四周地板鋪設軟墊,降低跌落的受傷程度。照顧者對於兒童獨處的概念更應該重新定義,必須建構在場域不致發生重傷與死亡危害的前提下,照顧孩童才是不獨處的要件,許多照顧者未意識環境可能的危害,覺得我和孩子都在家就不會發生。事實上,使用「防墜裝置」是防止孩子墜落的最低防線。

 

防墜謹記一不四要原則避免憾事發生

林月琴呼籲,最近疫情持續升溫,加上放寒假孩子待在家的時間變長的關係提醒家長提高警覺,小心潛在的墜樓危機,也建議可以安裝常見的居家防墜設施和用品,例如防護網 (隱形鐵窗)及窗戶定位鎖,並設定開口在6公分以內,讓孩子無法完全開啟窗戶,另也可以善用家中物品,例如打麻將用的牌尺、大的長尾夾等,均可卡住窗戶不讓孩子推開,以保護小孩的安全。

 靖娟基金會提醒可記住「防墜1不4要」口訣,大掃除時也重新檢查居家空間的安全,避免再有孩子墜樓造成遺憾,「1不」是兒童確實不獨處,照顧者應時刻關注孩子動向,同時不讓孩子獨處家中。「4要」是傢俱擺設要考量、窗戶開口要限制、陽台高度要確認、尖角地板要防護。

  1. 要為家具擺設要考量,窗戶附近避免擺放可攀爬的家具或物品。
  2. 要為窗戶開口要限制,窗戶的鎖高於110公分以上,讓孩子無法自行開啟,或加裝固定器或使用定位鎖,也可以善用家中物品,如打麻將用的牌尺、大的長尾夾,讓窗戶無法開啟過寬的寬度。建議家長可以設定在6公分以內的寬度,且在窗戶旁不放置可攀爬之物品。
  3. 要為陽台高度要確認,陽台必須要有堅固不易攀爬之圍欄(圍牆),高度應該高於120公分以上,底部與地面間隔低於15公分。如有欄杆必須是不可有供攀爬的橫式欄杆,而如果是直式欄杆,欄杆的間隔需小於10公分或有避免鑽爬裝置,更重要的是陽台不能放置可供孩童攀爬的傢俱、玩具、花盆等雜物,讓孩子有機會攀爬。
  4. 要為尖角地板要防護。家具地面若過於尖銳或堅硬,應該在地面上安裝適當的防護措施,例如鋪設軟墊,避免孩子受傷。

類似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但我們都希望這是最後一次,除了上述的防墜落措施外,提醒爸媽盡量做到不讓孩子離開自己視線,除了完善的環境保護設施,台灣兒科醫學會呼籲要教育幼兒知道哪些行為具危險性,建立幼兒「不攀爬也不倚靠窗戶」、「不靠近也不攀爬陽台欄杆」的概念,才算是完備的兒童防墜觀念。 

 

#兒童防墜 #兒童墜樓 #防墜紗窗 #隱形鐵窗 #窗戶安全鎖

瀏覽紀錄